读音:wǔ rì sān gōng。
含义:指在公共场合或集体活动中,自行其是、不服从组织和纪律的人。
解释:午日三公源自明代朱权的《朱权杂说》:“午时天下三公,官人不在,是午日三公。”其中,“午时”指的是中午时分,而“三公”指的是指官员,即指官员在午时不在办公场所,不履行职责,不服从组织和纪律的行为。
用来形容在集体活动中,个人不遵守规定,不服从组织和纪律的行为。常用于批评、讽刺或警示他人。
主语+动词+宾语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午日三公”。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中午时分不在办公室,自行其是、不履行职责的场景,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可以进一步了解明代的官员制度和朱权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与纪律、组织等相关的成语,如“纪律严明”、“组织纪律”等。
1. 他在会议上不遵守纪律,总是午日三公。2. 这个团队中有人午日三公,导致工作进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