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wǔ ]

读音:wǔ

拼音:

简繁:暂无

五笔:

五行:暂无

部外:暂无

五笔:

笔画:6画

吉凶:暂无

仓颉:暂无

结构:左右

郑码:暂无

四角:暂无

区位:暂无

统一码:4F0D

异体字:

英汉互译:暂无

笔顺: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062018年2014年
2013年1162007年2006年128
1995年1291987年1211982年139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89

内容来源于:hyywx.com

起源

伍姓主要源自:芈姓、姬姓、姜姓。

伍姓起源始祖

起源源流

1、源于芈姓,出自远古黄帝的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黄帝为部落首领时,有大臣名伍胥。伍胥就是楚国望族的伍氏始祖,伍氏家族传至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谋臣叫伍参,传说便是伍胥的后裔。此后,伍参的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名字为姓氏,其后裔世代称伍氏至今,史称伍氏正宗。

伍姓渊源

2、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官称小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徒,是上古时期官名,主管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在夏、商、周王朝时期都设有“司徒”之官,辅佐君主操持行政事务。春秋时期,诸侯列国也多设有“司徒”职位,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命氏的,就称作司徒氏。

3、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户甲制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西周初期,姜尚为齐国建立了户甲管理制度,将五户人家编在一起,称作“轨”,五户连保称伍,由轨长管理,轨长在民间俗称“伍伯”。在轨长、伍伯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伍氏。

4、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军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周朝,军队编制中设置有伍长,即五人编为一伍,由伍长统之作战。伍长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伍氏。

5、源于改姓而来:

①回族改伍姓,出自元末明初西域撒马儿罕人伍儒,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洪武二年,伍儒奉诏迁居今南京城中的天津街,授职钦天监刻漏科博士。后裔世居江苏省南京市。

②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末明初蒙古察哈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台本氏,源出喀尔喀蒙古,元朝时有冠汉姓为伍氏者;武尧氏、乌扎喇氏,世居今河北张家口一带,清朝中叶多冠汉姓为伍氏。

③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满族温都氏部落,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清朝中叶多冠汉姓为伍氏。

④源于锡伯族,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锡伯族伍都氏,亦称温都氏,世居今黑龙江海林张广才岭及乌苏里江流域。

得姓始祖

伍胥。有学者认为伍姓是传自春秋末期的伍参,也有学者认为是是传自黄帝之臣伍胥。但伍氏后人多奉伍胥为伍姓的得姓始祖。

伍姓迁徙传播

先秦时期,伍姓活动主要在湖北一带。秦汉时期,伍姓越过长江向南进入湖南,形成著名的武陵伍氏。唐宋时期,伍姓向南和向西部继续迁徙,之后进入川黔地区,并向东南迁移,福建、浙江成为伍姓的重要聚集地。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各地都有了伍姓的足迹,尤以江西安福多伍姓。

宋朝时期,伍姓大约有3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位之后。当时东南地区是伍姓的重要聚集区。

明朝时期,伍姓大约近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四十三位。江西为伍姓第一大省,约居住了伍姓人口的3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江西、湖南,这两省集中了大约51%的伍姓人口;其次分布于广西、浙江、四川、福建、湖北、广东六省,又占伍姓总人口的42%。全国基本形成了以赣湘为中心,向南、东、西三方逐渐递减的伍姓分布状。

当代,伍姓人口有130多万人,为全国第一百二十八位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11%。自宋朝至当代的1000余年中,伍姓人口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伍姓的第一大省为湖南,约占全国伍姓人口的24%。全国伍姓主要分布于湖南、广东、四川,这三省集中了伍姓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湖北、广西、安徽、江西,这四省又集中了伍姓人口的24%。全国形成了北起湖南,南接广东,西联四川的伍姓聚集分布带。

当代伍姓人口分布频率,在湖南、赣粤桂大部、海南、贵州东部、重庆南端、湖北南段、四川中南、云南西北,伍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约在0.27%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6%,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0%的伍姓人群;在广东东端、福建西部、江西东北、安徽西南、鄂渝川黔大部、广西西段、云南东北和西南、陕甘川交界地,伍姓在当地人群中分布频率大约在0.18-0.27%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1.7%,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6%的伍姓人群。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秦昭襄王三十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椒邑郡:春秋时,楚国灵王分封给大夫伍举作采邑,为今安徽全椒县襄河镇椒陵山一带。

安定堂:以望立堂。

武陵堂:以望立堂。

另外,还有孝友堂、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敦叙堂等。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浙江之椒江,广东之新会、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壮、白、傣、瑶、水、苗、土家、傈僳、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玄女兵法》云:“黄帝臣有伍胥,当为五氏之始。”

2、郑樵注云:“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伍氏避仇改为五氏。”望出安定,武陵。汉代有伍被;明代有伍文定,兵部尚书。

二、

伍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1%。尤以湖南、广东、湖北3省多此姓,3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64%。

伍姓起源:

1、相传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姓之始。

2、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嬖人伍参,以贤智升为大夫,其后有伍氏。

3、清云南普洱府思茅厅易武(在今猛腊境)土把总为伍氏,世袭。

4、壮、彝、土家、苗、满、蒙古、羌、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伍姓名人:

伍举,春秋时楚大夫、伍参之子,食邑于椒,故谓之椒举。

郡望:武陵、安定。

变化:后因避仇有改为五氏者。

历史名人

伍姓古代名人

伍胥

伍參

伍子胥春秋,吴国相国公

伍孚东汉末年,字德瑜見董卓殘暴,欲殺之,失敗,身亡

伍朝

伍乔

伍祐

伍森

伍鈍

伍福

伍秉鉴清朝,世界首富總資產高達2600萬兩黃金

伍儒

伍隆起

伍文定

伍遵契

伍廷芳清末民初,《中外新報》創刊人留英習法律,歷任香港立法局議員、司法總長、代國務總理、外交總長等

伍修权

伍员春秋,?-前664,湖北监利县率吴军大破楚国,营造姑苏城

伍姓近代名人

伍國基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副署長

伍家謙無綫電視體育新聞記者

伍绍祖中國國家體委前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前局長

伍晃榮前香港無綫電視資深體育新聞主播

郡望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秦昭襄王三十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椒邑郡:春秋时,楚国灵王分封给大夫伍举作采邑,为今安徽全椒县襄河镇椒陵山一带。

安定堂:以望立堂。

武陵堂:以望立堂。

另外,还有孝友堂、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敦叙堂等。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浙江之椒江,广东之新会、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壮、白、傣、瑶、水、苗、土家、傈僳、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玄女兵法》云:“黄帝臣有伍胥,当为五氏之始。”

2、郑樵注云:“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伍氏避仇改为五氏。”望出安定,武陵。汉代有伍被;明代有伍文定,兵部尚书。

二、

伍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1%。尤以湖南、广东、湖北3省多此姓,3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64%。

伍姓起源:

1、相传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姓之始。

2、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嬖人伍参,以贤智升为大夫,其后有伍氏。

3、清云南普洱府思茅厅易武(在今猛腊境)土把总为伍氏,世袭。

4、壮、彝、土家、苗、满、蒙古、羌、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伍姓名人:

伍举,春秋时楚大夫、伍参之子,食邑于椒,故谓之椒举。

郡望:武陵、安定。

变化:后因避仇有改为五氏者。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浙江之椒江,广东之新会、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壮、白、傣、瑶、水、苗、土家、傈僳、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玄女兵法》云:“黄帝臣有伍胥,当为五氏之始。”

2、郑樵注云:“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伍氏避仇改为五氏。”望出安定,武陵。汉代有伍被;明代有伍文定,兵部尚书。

二、

伍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1%。尤以湖南、广东、湖北3省多此姓,3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64%。

伍姓起源:

1、相传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姓之始。

2、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嬖人伍参,以贤智升为大夫,其后有伍氏。

3、清云南普洱府思茅厅易武(在今猛腊境)土把总为伍氏,世袭。

4、壮、彝、土家、苗、满、蒙古、羌、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伍姓名人:

伍举,春秋时楚大夫、伍参之子,食邑于椒,故谓之椒举。

郡望:武陵、安定。

变化:后因避仇有改为五氏者。

堂号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秦昭襄王三十年,秦国蜀郡太守张若“伐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在今常德城东筑程以守。

堂邑郡:春秋时为堂邑,晋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苏省六合县北)。

椒邑郡:春秋时,楚国灵王分封给大夫伍举作采邑,为今安徽全椒县襄河镇椒陵山一带。

安定堂:以望立堂。

武陵堂:以望立堂。

另外,还有孝友堂、明辅堂、敦睦堂、务本堂、恩远堂、肇基堂、忳取堂、树德堂、敦叙堂等。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崇仁,浙江之椒江,广东之新会、澄海,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陇川、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壮、白、傣、瑶、水、苗、土家、傈僳、布依、仡佬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玄女兵法》云:“黄帝臣有伍胥,当为五氏之始。”

2、郑樵注云:“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伍子胥奔吴,其子又为王孙氏”;“伍氏避仇改为五氏。”望出安定,武陵。汉代有伍被;明代有伍文定,兵部尚书。

二、

伍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1%。尤以湖南、广东、湖北3省多此姓,3省伍姓约占全国汉族伍姓人口64%。

伍姓起源:

1、相传黄帝臣有伍胥,见《玄女兵法》,当为伍姓之始。

2、系自芈姓。春秋时楚庄王嬖人伍参,以贤智升为大夫,其后有伍氏。

3、清云南普洱府思茅厅易武(在今猛腊境)土把总为伍氏,世袭。

4、壮、彝、土家、苗、满、蒙古、羌、布依等民族均有此姓。

伍姓名人:

伍举,春秋时楚大夫、伍参之子,食邑于椒,故谓之椒举。

郡望:武陵、安定。

变化:后因避仇有改为五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