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àn ]
读音:dàn
拼音:
简繁:暂无
五笔:
五行:暂无
部外:暂无
五笔:
笔画:11画
吉凶:暂无
仓颉:暂无
结构:左右
郑码:暂无
四角:暂无
区位:暂无
统一码:6DE1
异体字:
英汉互译:暂无
笔顺:
笔顺演示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692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无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383 |
1995年 | 409 | 1987年 | 315 | 1982年 | 无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无 |
内容来源于:hyywx.com
淡姓主要源自:子姓。
淡姓淡姓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周武王给殷帝乙长子微子启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国名字讹为氏。远祖始于战国时期,商帝乙的长子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他看到纣王十分无道,屡次规劝他,纣王十分恼怒,但是又不好杀自己哥哥,于是就不听劝谏。微子启没有办法,只好把商朝祖先的牌位全部带走,离开了商纣王。这就是著名的“微子去殷”的故事。据史籍《姓苑》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攻灭商纣建立周王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微子启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周武王封殷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邑,爵位是公爵。在微子启的后代中,有人在春秋时期被封在郯邑(今山东临沂郯城),子爵,建有郯国,因称其为“郯君”、郯子,史称“郯子国”。
当时,郯子国的疆域包括沂河东岸从李庄到归昌杨集,东面包括临沭曹庄大兴,以及赣榆部分、东海大部分、新浦部分地区,是“周五十里”的小国。郯子国弱小,周边又有十个诸侯国,有鄟国、祝其国、莒国、向国、鄅国、鲁国、鄫国、邳国、钟吾国,其中的莒国、鲁国、鄫国皆为一时强邻大国,郯子国只能依附大国而生存,并不得不在战国时期迁徙到沐阳地区,与滕国为邻。郯子国传国至第三十六代,在周威烈王姬午十二年(越王朱勾三十五年,公元前414年)著名的“越灭滕、郯之战”中,最终被越国军队灭亡,其王族子孙以及部分国人遂以国名为姓氏,但改为谈氏。
谈氏一族中后有人在书写姓氏时因字讹而成为淡氏、或啖氏,世代相传至今。郯国故城于1997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一说法:
据宋朝文士曾敏行所撰《独醒杂志》记载:“零陵淡山有石岩,中空,可容千人。东南有石窗,眺望甚远。相传以为其地宜淡竹,而山因得名。或云旧有淡姓人居之。”这是淡氏姓源所出的另一支。
著名宋朝大文豪黄庭坚在名诗《题淡山岩二首》中吟道:“淡山淡姓人安在,徵君避秦亦不归。石门竹径几时有,琼台瑶室至今疑。回中明洁坐十客,亦可呼乐醉舞衣。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
零陵(今湖南永州零陵)是古代湘桂走廊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县份,但其县治所在地长期以来模糊不清,据近人考证,认为位于今兴安县北的城子山古城址就是汉朝时期零陵县治的所在地。
淡姓淡姓起源二
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同州刘氏族人,属于因故改姓为氏。明朝时期同州(今陕西大荔)的一支刘氏族人,因与朝廷奸恶宦官刘瑾同姓而感到羞耻,便将全族人改刘氏为淡氏,世代相传至今。
本书按:
其实,明朝大宦官刘瑾原本就姓谈,陕西兴平人,因家境贫困,他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为刘氏。刘瑾后来专门派侍太子朱厚燳,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太子信任。朱厚燳继位为明武宗之后(公元1505~1521年在位),刘瑾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权力的集中和依仗明武宗,刺激了刘瑾的贪欲。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他劝明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贪污大量银两。他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仄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据《明武宗实录》记载,刘瑾“用侍郎韩福,肆虐湖广,馈银至十余万两”。善行贿者,往往官运亨通,如巡抚刘宇,先后向其行贿数万银两,官位也随之上升至吏部尚书。刘瑾的贪婪与专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安化王朱寘鐇就趁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农历4月发动了叛乱。由于安化的叛乱并不得人心,因此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了。另一不满刘瑾的监军太监张永则就利用献俘之机,向明武宗揭露了刘瑾的一系列罪状,因此刘瑾在张狂了五年之后被捕下了天牢。锦衣卫不但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还搜出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经“会审”后,刘瑾被判以凌迟。同年农历8月,刘瑾伏诛,刽子手故意慢刀施刑,共行刑三天,刘瑾才在惨嚎中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当时,原来受过刘瑾迫害的人们,纷纷用一文钱买下刘瑾已被割成细条块的肉吃下,以解心头之恨,那刽子手也发了一笔“横财”。
同州的刘氏族人声称是“因恶奸宦刘瑾而改姓”,怎么偏偏就改到了他的本姓上?恐怕此说难以成立!在古代,人们对于姓氏视逾生命,除了帝王赐姓只得尔之以外,在不得不进行改姓之时,总是要反复推敲姓氏用字并考究典故,是非常严谨之举。因此,与兴平近为乡邻的同州刘氏族人,是不可能不知其原姓为“淡”的,而且,在刘瑾权势熏天之际改为淡氏,反而倒是确有献媚投靠之嫌!因此,该支“刘改淡”另有明显的其他隐义,有待进一步考证。
淡姓淡姓起源三
源于地名,出自古零陵淡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宋朝文士曾敏行所撰《独醒杂志》记载:“零陵淡山有石岩,中空,可容千人。东南有石窗,眺望甚远。相传以为其地宜淡竹,而山因得名。或云旧有淡姓人居之。”这是淡氏姓源所出的另一支。著名宋朝大文豪黄庭坚在名诗《题淡山岩二首》中吟道:“淡山淡姓人安在,徵君避秦亦不归。石门竹径几时有,琼台瑶室至今疑。回中明洁坐十客,亦可呼乐醉舞衣。阆州城南果何似,永州淡岩天下稀。”
零陵(今湖南永州零陵)是古代湘桂走廊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县份,但其县治所在地长期以来模糊不清,据近人考证,认为位于今兴安县北的城子山古城址就是汉朝时期零陵县治的所在地。
淡姓淡姓起源四
源于公孙氏,出自清朝初期湖北但氏族人,属于因故改姓为氏。今四川省广安市一带的淡氏,本为但氏,源出公孙氏(见本书“0535 姓氏略考-但姓”的第一个渊源)。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初年,大规模的国内战争基本平息,康熙大帝决定由湖广地区(主要是湖南、湖北)移民到因战乱而人丁凋敝的四川开荒种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湖北孝感但氏一族的但正乡之长子但懿麒、次子但懿麟弟兄二人及亲属子女五人,由原籍迁到四川省重庆府合川龙市镇石板场大水河一支总图(新房子)居住。由于来得比较迟,土地已被插占完毕,不得已,就用一对鹅、两匹布与先期到达的亲戚周氏家族换来田谷一百二十挑耕种。因土地实在太少了,但懿麟在二年便迁至今广安地区居住,并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己亥,公元1719年)农历5月21日继立其兄但懿麒的次子但宏武为嗣。
但懿麟迁到广安之后,将其姓氏由“但”改为“淡”,由此衍派出广安淡氏一族。该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的母亲淡邓氏(闺名失考)。
本书按:
按今天湖北宜昌“地产大王”淡寿淋的考据,广安淡氏家族的历史,是明末清初开始的,由始祖淡江宏父子(淡自祯,淡自祥,淡自福)四人从湖北麻城孝感乡高阶檐(今湖北孝感)移徒西蜀(今四川)的途中,走失了淡自祯,淡自祥兄弟二人(淡自祯大约流动到陕西汉中一带,淡自祥大约流动到四川广元一带),只有淡江宏,淡自福父子二人入川至广安淡家坝(恒升坝潭龙小湾)定居。清顺治末年,淡自福之子淡之元,淡太元兄弟二人相继出世,至清康熙中期,兄弟分居。淡之元定居在光安恒升镇保卫村(夜花沟),淡太元在留居在原地。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淡之元后裔共有五大房(原有七房,其中第五房和幺房绝嗣)。以淡凝一为首筹资修建了宗祠,并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12年)竣工,同时刻碑立规,上祠派衍“少昊”,几百年来惯呼为“老祠堂”。而淡太元后裔所建的祠堂则被后人呼为“新祠堂”或“下祠堂”,派衍为“秦关”。虽然上、下两祠的排行字辈不同,但两祠的辈份关系从清代到现在,几百年来一直没有错乱,因祠祀祖乃同胞兄弟。邓小平的母亲邓淡氏是下祠第十二世淡以忠,淡以明的同胞姐姐,出生在广安恒升镇潭龙村淡家新湾(清道台府)。淡氏家族在清朝世议为官,第九世淡春台曾为母亲守孀,建有当时闻名半个中国的‘淡周氏节孝牌坊’。广安淡氏族人根源在湖广。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上祠第十世淡义如在陕西做生意时,遇到一个淡氏当地人,据说他们的祖先是从四川逃难过去的。另据族谱记载,上祠次房已移徒合川。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1月到广安恒升办事的但军长(但懋辛),就是合川人,但懋辛听他爷爷说,其祖辈是广安淡家坝人,以前也是淡氏。
因此本书认为,该姓氏家族到底是“但改淡”,还是“淡改但”,还有待进一步详细考证。
淡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五十七位,以梁国、零陵为郡望。
今河南省的汝州市庙下乡、郑州市、邓州市高集乡、平顶山汝州市庙下乡、南阳市、巩义市,陕西省的西安市周至县、咸阳市杨陵淡家堡、户县余下镇、府谷县、咸阳市兴平市、汉中市洋县谢村镇、丹凤县商镇、榆阳县,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包头市固阳县,江苏省的常州市淡家圩、邳州市土山镇,上海市淡家港,湖北省的宜昌市、枝江市七星台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温江县,湖南省的长沙市、澧县,重庆市的北碚区、武隆县,山西省的平阳市,云南省的大理州巍山县,山东省的泰安市等地,均有淡氏族人分布。
梁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为黄盖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废黜。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八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二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十二个公社和九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两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九县。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九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政府驻芝山区。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梁国堂、砀山堂、睢阳堂等。
零陵堂:以望立堂。
一、淡d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蔚县,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老河口,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同州刘姓恥与刘瑾同姓,改为淡氏。”明代同州,在今陕西之大荔、台阳、韩城、澄城、白水一带;明代刘瑾,武宗时最有权势的宦官,正德间掌司礼监,擅威作福,巧取豪夺,朝野怨怒,后磔於市。
2、其引《姓谱》云:“胆姓音讹为淡。”
3、“澹”之dàn姓,俗或省作“淡”。
二、淡
淡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陕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淡姓人口83%。
淡姓起源:
1、原为但姓,音讹为淡。
2、明时同州刘姓改为淡氏。
淡姓名人:
淡从,唐时王鎔亲吏。
郡望:严陵。
梁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为黄盖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废黜。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八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二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十二个公社和九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两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九县。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九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政府驻芝山区。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梁国堂、砀山堂、睢阳堂等。
零陵堂:以望立堂。
一、淡d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蔚县,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老河口,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同州刘姓恥与刘瑾同姓,改为淡氏。”明代同州,在今陕西之大荔、台阳、韩城、澄城、白水一带;明代刘瑾,武宗时最有权势的宦官,正德间掌司礼监,擅威作福,巧取豪夺,朝野怨怒,后磔於市。
2、其引《姓谱》云:“胆姓音讹为淡。”
3、“澹”之dàn姓,俗或省作“淡”。
二、淡
淡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陕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淡姓人口83%。
淡姓起源:
1、原为但姓,音讹为淡。
2、明时同州刘姓改为淡氏。
淡姓名人:
淡从,唐时王鎔亲吏。
郡望:严陵。
一、淡d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蔚县,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老河口,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同州刘姓恥与刘瑾同姓,改为淡氏。”明代同州,在今陕西之大荔、台阳、韩城、澄城、白水一带;明代刘瑾,武宗时最有权势的宦官,正德间掌司礼监,擅威作福,巧取豪夺,朝野怨怒,后磔於市。
2、其引《姓谱》云:“胆姓音讹为淡。”
3、“澹”之dàn姓,俗或省作“淡”。
二、淡
淡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陕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淡姓人口83%。
淡姓起源:
1、原为但姓,音讹为淡。
2、明时同州刘姓改为淡氏。
淡姓名人:
淡从,唐时王鎔亲吏。
郡望:严陵。
梁郡:亦称梁国、梁国郡,始建于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此之前叫砀郡,治所在淮阳(今河南商丘),下辖八县,其范围包括今河南商丘、虞城、民权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诸地。三国曹魏时期始改为梁郡,南北朝宋国定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北魏时期又回故治,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后曾以宋州为梁郡。唐朝时期为睢阳郡。
零陵郡:零陵、永州是两个重要的古地名。永州在隋朝以前称零陵。隋朝以后,永州、零陵成为一地二名。零陵得名于舜葬九疑。《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这里所说的零陵,实际上就是舜陵,或者说是舜陵的别称或美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零陵县,也有纪念舜帝之意。三国时期孙吴国置郡,为黄盖之族所建。唐朝初年废黜。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按“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废除州、郡、县制,实行州、县制。因郡西南有“永山永水”,将零陵郡改置永州总管府。从置永州总管府到现在,永州这一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已经存在一千四百多年了。1949年10~11月,永州各县先后解放,永州专区于10月正式成立。1950年5月,永州专区改名零陵专区。1952年11月,衡阳、零陵、郴州三个专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湘南行政区撤销,原零陵专区所属各县,除新田划归郴县专区外,其余县全部划归衡阳专区。1962年12月底,恢复零陵专区,专员公署设零陵县芝城镇(今芝山区),辖八县:零陵、东安、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原零陵专区的祁阳、祁东二县划归衡阳专区。1964年5月,划零陵、道县的十二个公社和九个国营林场,设置潇水林区管理局。1968年9月,改零陵专区为零陵地区。1979年,零陵县东风镇改名永州镇,由地区直接领导。1982年1月,改永州镇为县级永州市。1983年2月,祁阳县重新划归零陵地区管辖。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恢复县级冷水滩市。至此,零陵地区辖永州、冷水滩两市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宁远、江永、江华、新田、蓝山等九县。1995年11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10号函批复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零陵地区和县级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地级永州市。原县级永州市改名芝山区,原冷水滩市改名冷水滩区。地级永州市辖原零陵地区的九县和芝山、冷水滩两区,市委、市人民政府驻芝山区。1997年7~8月,市委、市人民政府先后迁驻冷水滩区。
梁郡堂:以望立堂,亦称梁国堂、砀山堂、睢阳堂等。
零陵堂:以望立堂。
一、淡d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阜平、蔚县,山西之太原、运城,陕西之韩城,湖北之武昌、老河口,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四川之通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云:“同州刘姓恥与刘瑾同姓,改为淡氏。”明代同州,在今陕西之大荔、台阳、韩城、澄城、白水一带;明代刘瑾,武宗时最有权势的宦官,正德间掌司礼监,擅威作福,巧取豪夺,朝野怨怒,后磔於市。
2、其引《姓谱》云:“胆姓音讹为淡。”
3、“澹”之dàn姓,俗或省作“淡”。
二、淡
淡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陕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淡姓人口83%。
淡姓起源:
1、原为但姓,音讹为淡。
2、明时同州刘姓改为淡氏。
淡姓名人:
淡从,唐时王鎔亲吏。
郡望:严陵。
其他姓氏
[ 淡 ]的同部首字 - [ 氵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