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佳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它还被成为“上元节、灯节”。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家乡的元宵风俗作文700字大全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家乡的元宵风俗作文700字大全1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这是一首关于汤圆的歌,今天我就要动手做汤圆了。
做汤圆要分四步:第一步是磨好汤圆馅,第二步是和面团,第三步是包汤圆,第四步是把包好的汤圆煮熟,这样热乎乎的汤圆就做成了。
首先,我们把芝麻洗净、晾干,然后,我和妈妈把研磨机拿出来了,其次,把芝麻放进研磨机里磨,等到磨成粉末时再取出来;第二步就是要和好面团,先准备一碗温水和一大盆糯米粉,和的时候一定要水和糯米粉的比例,不能多也不能少,如果水多了一定要加点粉,如果粉干了,就要多加点水,还要多揉几下,直到有弹性为止,要开始做下一步了,把磨好的芝麻馅和揉好的面团拿出来,开始包汤圆了,把揉好的面团拉成一个个小团,再把小团用十指挤压成圆的窝,向里面加入调制好的芝麻陷,小心翼翼的用四个指头轻捏封口,再用双掌轻轻光圆,一个个小汤圆制成了。我跟着妈妈边学边做,开始速度挺慢的,做了一会儿,熟能生巧,速度越来越快。妈妈一口气做了十来个,我也不甘示弱,慢慢的,我追上了妈妈;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煮汤圆,煮汤圆要开水下锅,否则汤圆会互相粘在一起,用大火煮到水在沸腾时,汤圆第一次浮在水面,再加上少许凉水倒进锅内,到第二次水煮到沸腾,同样的方法煮三次,直到汤圆圆润透亮,又香又甜的汤圆完全熟透了。
我今晚吃了很多很多汤圆,还是自己亲手做的汤圆回味无穷啊!
家乡的元宵风俗作文700字大全2
汤圆是奶奶的拿手小吃,也是我的最爱。一次,见奶奶在包汤圆,我也把我的小手洗干净,学着奶奶的样子包了起来。先拿了一点和好的汤圆团,放在手心,两手不停地搓着,搓成了一个小圆球,接着我在小圆球的中心捏了一个窝,把它捏成小碗的样子,又舀了一勺汤圆馅放进“小碗”里,再把“小碗”捏拢。可是我放的馅太多了,怎么也捏不拢,汤圆馅就像一个小捣蛋鬼,等我捏拢了一边,它就从那边钻出来了,我捏拢了那边,它又从这边露出来了。最后,我一生气,使劲一捏,汤圆倒是捏拢了,可是它成了一个“大花脸”。我没泄气,又取了一个汤圆团重新做。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少放了一点馅进去,终于把汤圆捏拢了,我把捏好的汤圆轻轻搓圆。啊!这一次终于大功告成了。接着,两个、三个、四个……看着这一个个白白胖胖的汤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汤圆包好了。奶奶把汤圆下锅煮,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煮好了。其实我最喜欢吃的是没馅的实心汤圆,奶奶总会单独给我做一碗,蘸上糖,香香甜甜,好吃得不得了。
奶奶说,汤圆不仅好吃,还很有意义,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有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改称元宵。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我听着,更喜爱汤圆了。
家乡的元宵风俗作文700字大全3
元宵节是我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到处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尽是欢天喜地的场面,而元宵节最有代表的东西还要属各种各样的元宵灯了。
每当元宵来临之际,马路两边的店里都挂有各种各样的灯。它们的外形独特,火光夺目,让人看了感觉心中暖暖的。元宵节一到,每家每户都吃上了香喷喷的汤圆,为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永不分离。
元宵节,我总是喜欢把小时候妈妈做的兔儿灯拉出去玩一玩。每当看到那灯中的蜡烛燃烧起来,我的脑海里就回忆起儿时天真烂漫的时候,那无忧无虑,在温暖家庭中的快乐生活。时间转眼过去,在这12年中,元宵节是我最期待的时光,因为每当看到那盏从小玩到大的兔儿灯,就好像时光倒流,回到无限美好的过去。那盏大兔儿灯外面还是彩色的,只是隐隐约约还有几点白色。从那层包住兔子身体的纸上,我已看到自己的成长。上面多种颜色的彩带也卷了起来,还一块隔着一块,这是儿时的天真换来的色彩;那一个又一个被我拔掉毛的地方流露出的是从前欢乐温馨的时刻。我用天真无邪记载了从前在院子里拉着兔儿灯留下的美好。每一次,在我拉着根绳子,带着火光丰满的兔儿灯时,整整一年的快乐也留在那儿。蜡烛烧完了,要换上新的一根,童年过去了,要走向人生道路的新起点。蜡烛化了,成为亮晶晶的灯油,风一吹过,它又凝固起来,回过头,它的形体仍在兔儿灯中,兔儿灯的影像依旧在我心中。
童年时代的标志牢牢映在这兔儿灯中,灯芯一灭的瞬间又添上抹新的烛光。在我那甜美的梦里,它谱写成一首美妙悠远的元宵佳曲,永远富有童真,永远伴随着大大小小的脚印回荡于心间。
家乡的元宵风俗作文700字大全4
汤圆是我最爱的美食之一,平时都是妈妈煮给我吃,今年的元宵节,我亲自为家人煮了一回汤圆。
这天晚上吃过晚饭后,全家人都在看元宵节晚会,我悄悄地走进厨房,准备动手煮汤圆。平时妈妈煮汤圆的时候,我总是在厨房里转悠,偷偷记下了煮汤圆的步骤和方法,这回终于可以给家人一个惊喜了!
我先将一大碗水倒进锅里,盖好锅盖,接着按下电磁炉上的电源开关,然后在一旁耐心地等着水煮开。趁着空闲,我洗干净一大块生姜,用刀拍碎,留着待会儿煮姜糖水。五分钟后,锅里吱吱地响,一阵阵白色的水雾往上冒,我知道水开了,连忙打开锅盖,然后把汤圆倒进锅里,还用勺子不停地往同一个方向搅拌,这样汤圆就不会粘在锅底了。等到汤圆开始往上浮时停止搅拌,并把火稍调小一些,再煮三分钟左右,汤圆全部浮在水面上,就可以关火了。看着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我不禁咽了咽口水。接下来煮姜糖水就简单多了。我盛了半锅水放到电磁炉上,加入拍好的生姜和一大勺红糖。几分钟后,水煮开了,一阵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为了使姜糖水更香浓,我又多煮了一会儿。
终于煮好了,我把姜糖水倒进煮好的汤圆里。“卖汤圆咯——”我端着煮好的汤圆来到客厅,爸爸妈妈瞪大眼睛,有些怀疑地问:“你煮好了?”我骄傲地说:“那是!快尝尝吧!”说着,我给爸爸妈妈每人盛了一碗。妈妈吃了一口,笑眯眯地说:“嗯,真甜!”我也赶紧把一个汤圆放进嘴里,轻轻咬一口,又滑又韧,香甜可口,我觉得,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汤圆了。
家乡的元宵风俗作文700字大全5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
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
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
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