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调查京剧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
1.课件、投影仪;
2.录制的京剧片段或现场演出的视频;
3.杂志、图书馆借阅的相关书籍;
4.小组活动所需的素材。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课 (15分钟)
1.教师用课件播放一段京剧片段,让学生观看,并以小组形式讨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2.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京剧进行初步的了解。
Step 2:深入了解京剧 (3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并用图示或图片进行辅助说明。
2.学生同步记录重要内容并进行讨论。
Step 3:探究京剧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30分钟)
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京剧剧目,通过图书馆借阅的相关书籍、杂志等来深入了解该剧目的背景故事、人物和传统文化元素。
2.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海报、PPT等方式展示,并以口头的形式讲述自己所研究的内容。
Step 4:实践教学——小剧场表演 (60分钟)
1.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京剧剧目,进行小剧场表演。
2.学生可以创作自己的表演台词、动作等,并可以参考之前的研究成果,在表演中展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3.其他小组成员观看并给予评价,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
Step 5:总结和讨论 (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京剧的特点和学到的知识。
2.学生可以谈谈他们在表演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对京剧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和思考。
Step 6:课后拓展活动
1.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去剧院观看一场真实的京剧演出,进一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2.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将自己对京剧的认知和感受表达出来。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和小剧场表演,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还能通过创作和展示,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同时,通过课后拓展活动的设置,拓宽了学生对京剧的认知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