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地球与地图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并能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了解地球的构成和特点。
3. 掌握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构成和特点。
3. 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或地球仪,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多大?”
步骤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5分钟)
1. 讲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56.28公里,极点直径约为12713.50公里。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并进行描述。
步骤三:地球的构成和特点(15分钟)
1. 讲解地球的构成:地球主要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2. 讲解地球的特点:地球上有大量的水资源、气候多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等。
步骤四: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20分钟)
1. 讲解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地图由图例、比例尺、经纬度等要素组成。
2. 通过展示地图的实例,解释图例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使用方法;简单介绍经纬度的概念和作用。
步骤五:地图的使用方法(25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其中的图例、比例尺和经纬度等要素。
2. 给学生几张地图,让他们通过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经纬度定位地点等练习,加深对地图使用方法的理解。
3.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制作简单的地图,并标注重要地点和道路等信息。
四、教学评价:
1. 在步骤五的活动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合作和表现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2. 在步骤五结束后,通过讨论或小测试检查学生对地球与地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其他特点,如自转、公转、地球的环境保护等。
2. 学生可以尝试借助互联网等资源,探索更多有关地球与地图的知识。
六、教学资源:
1. 地球仪、地球图片或模型、地图实例、绘图纸等。
2. 网络资源: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构成和特点的介绍视频、地图制作软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