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习资料 > 知识积累

推敲的典故是什么推敲的由来

时间:2023-11-02 作者:DMW 字数:2272字

"推敲"这一词汇在文学修辞中有着特殊的含义,它代表着对文字的细致斟酌和深入推敲,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这一典故最早源于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经历。

根据相关记载,贾岛出生于河北省涿州市的一个贫寒家庭,早年曾出家为僧,法号无本。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同代诗人孟郊的影响,而与孟郊一起被称为"郊寒岛瘦"。贾岛的贵人是当时的文学巨匠韩愈,正是韩愈的赏识使得贾岛的诗歌得以流传后世。

"推敲"典故的具体故事是这样的:贾岛在一次骑驴出游时,偶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然而,他在"推"与"敲"之间犹豫不决,无法决定哪个字更能准确传达出月夜宁静、意境深远的情景。据说,贾岛在驴背上反复吟咏这句诗,同时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动作,引得旁观者惊讶不已。

恰逢此时,贾岛无意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对贾岛的行为感到好奇,便询问原因。贾岛如实讲述了自己在诗句中犹豫不决的情况。韩愈听后,思索片刻,建议贾岛使用"敲"字,认为"敲"字不仅表现了僧人的礼貌行为,而且在月夜的静谧环境中,敲门之声更显得别有意境,读起来也更为响亮。

贾岛听后,深以为然,从此"推敲"便成为了一个形容对文字反复斟酌、精心雕琢的成语。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贾岛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也展示了韩愈卓越的文学见解和对年轻诗人提携扶持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流逝,"推敲"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对任何事情都应该仔细考虑、反复斟酌的象征。它教导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细心、谨慎,并且愿意倾听不同的意见,以便能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工作。

总之,"推敲"这一典故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精神的体现,更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学习和借鉴的一种态度。通过深入推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作出更加合理和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