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代儒家的家庭,其家族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白居易的祖父白锽是一位文人,曾在河南各地担任官职,并深爱河南这片土地,将家迁至新郑。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江南,因此白居易早年的生活并不安定,南北奔走的经历使他对民间的疾苦有深刻的体验。
白居易十一岁时,正值军阀李正己割据河南,不服从朝廷的命令。他的父亲为了躲避战乱,决定送白居易到南方避难。这段经历对白居易后来成为了解百姓疾苦、关心百姓生活的现实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同情和伤感。
在长安求学期间,白居易勤奋刻苦,日夜攻读诗书,最终在文学和政治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诗歌才华得到了著名诗人顾况的认可,尤其是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他对生活艰难却充满韧性的赞美。这首诗至今仍被人们广泛传颂。
白居易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进士及第的荣誉,在官场中几经沉浮,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县尉、县丞等职。他的政治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始终关注国家大事,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对民间疾苦的关注,还表现了对政治腐败的批判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在政治上,白居易提倡广开言路,推崇周代的采诗官制度,认为这是国家政治清明的重要途径。他曾参加制举考试,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国家治理的策略,显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深厚的治国理念。
白居易与诗人元稹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人共同倡导了唐代中期的“新乐府运动”,主张以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用以讽喻时政,教育世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誉为“元白”。
晚年时,白居易退隐洛阳,过着闲适的隐居生活,并继续创作诗歌。他的诗歌风格朴素自然,情感真挚,深受读者的喜爱。白居易的一生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