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赋分制的基本概念。赋分制是一种根据考生的排名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方法,它只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在赋分制下,考生各科成绩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则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为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赋分的关键在于理解考生选考的分数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据这个排名区间确定所在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山东省的具体做法。在山东省的赋分制下,高考赋分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完成的:
第一步,确定赋分前提。即考生必须先通过高中学考,才有资格参与高考赋分。
第二步,根据考生的选考科目成绩进行排名。这个排名是根据“必考题70分+加试题30分”的卷面得分来确定的。
第三步,划定等级。根据考生的排名,将其划分到相应的等级中。山东省将考生划分为21个等级,每个等级相差3分。
第四步,赋以对应分数。一旦确定了等级,就会给予相应的分数,这个分数将被计入高考总成绩。
第五步,计入高考成绩。最后,将得到的等级分数作为考生的最终成绩,用于全省的排名和高校录取。
需要注意的是,在赋分制下,考生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因为最终的成绩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分数,还取决于其他考生的表现。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数,还要关注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情况。
此外,赋分制也对考生的心理状态造成了影响。由于赋分制下,考生的最终成绩取决于排名,这可能导致一些考生过度关注自己的排名,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总的来说,山东省的高考赋分制是为了增加高考成绩的公平性而设计的。通过将考生的原始分数转换为等级分数,可以避免因为科目难度差异造成的不公平现象。然而,这种制度也对考生的备考策略和心理状态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