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魏晋南北朝,历时约400年,是中国社会处于长期分裂和动荡不安的时期,不仅政治历史情况复杂,文学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中。诗歌则有长足的进步,成为重要发展时期。
在长达200年的魏晋时期。如果说两汉时期,文人创作以辞赋为主,进入魏为中心的三国时期,文人创作的重点则转向了诗歌,并在此后出现了几次创作高潮。首先是以曹操父子三人为代表,包括“七子”、蔡琰等作家在内的建安文学的出现,掀起了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潮。他们的诗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悲凉慷慨的时代风格。《薤露行》、《蒿里行》、《七哀诗》、《悲愤诗》等,是这类诗歌的代表性篇章。这一时期不仅有曹操的《短歌行》等四言诗佳作,而且五言诗创作也进入鼎盛年代,其中曹植的作品(如《赠白马王彪》、《杂诗》6首等)最为成熟。文人七言诗也在兴起中,曹丕的《燕歌行》是代表性作品。文人乐府诗也得到发展,“三曹”与“七子”都有不少乐府诗作流传。随后的正始时代,司马氏与曹魏夺权斗争,出现黑暗、恐怖的政治局面,崇尚清谈、消极避世的思想得到发展。在这一现实状况下,出现了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有阮籍和嵇康。他们的诗作主要是对黑暗恐怖的政治现实的揭露,但往往用比较曲折的方式来表达,流露了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阮籍的《咏怀诗》是代表作。
西晋王朝建立后,出现过短暂的全国统一局面,产生了太康年间的繁荣。这期间的诗人有张华、张协、陆机、陆云和潘岳、左思等人,诗作较少反映现实生活,内容多浮泛,但开了雕琢堆砌之风。左思的《咏史》诗成就较高。西晋、东晋之交的诗人,刘琨、郭璞是代表。他们的作品现实性较强。其后,诗坛盛行玄言诗。直到东晋末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大放异彩。他的作品富有现实内容,表现了诗人对士族社会的否定,对高贵品格和理想的追求,具有自然平?的风格与深远的意境。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南北朝时期,南方经历了刘裕的宋代晋、再经齐、梁、陈四个朝代为南朝。北方自西晋亡后,进入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南朝社会相对安定,经济有了发展,但导致帝王与士族日益腐朽荒淫。在南朝文学中,诗歌较为繁荣。其诗作虽然反映社会现实而比较狭窄,但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有重大进展。刘宋时期,出现了以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为代表的“元嘉三大家”。其中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大家;鲍照的乐府诗和拟古诗古朴、活泼,反映了民间疾苦。齐、梁诗歌以谢朓、沈约为代表(号称“永明体”),讲究诗歌声律,提倡“四声八病”说,为唐代格律诗奠定理论基础。梁中叶到陈的诗作,出现以萧纲、萧绎为代表的“宫体诗”,其内容贫乏,风格柔靡,但也有一些健康的诗。南朝的民歌,以其短小的形式,清新的风格,表现人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也值得珍视。北朝诗歌远不如南朝的繁荣,文人诗兴起较晚,其中有影响的诗人如庾信、王褒,也是由南朝流入的。其形式、技巧也是学习了南朝诗歌,虽然内容和风格不乏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