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李白(701 - 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西域,故出生于安西都护府所属的碎叶城(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5岁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时受儒家教育并博览诸子百家,好剑术,轻财任侠,善作诗赋。20岁以后,漫游蜀中,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25岁出蜀,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天宝元年(742),由道士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受宦官高力士等的谗谤,恳求还山,浮游四方。天宝三年春,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下深厚友谊。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冬,应召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因争夺帝位,为肃宗部下所败,李白受牵累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时已59岁。61岁时仍请缨杀敌,中途因病返回。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
李白集儒、道、侠精神于一身,既有儒家“达则兼济天下”、入世以建功立业的壮志,又有道家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同时,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游侠精神也为他所倾慕。于是,“功成身退”便成为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蔑视权贵,不满现实,追求自由,傲岸不羁,便成为他的基本性格。
他的诗歌充满爱国热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屈原之后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今有诗作900余首,内容丰富多采。有的揭露政治腐败,希望为国立功;有的对封建专制和豪门权贵表示强烈不满,抒发自己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和愤懑;有的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对穷兵黩武、不义战争的强烈谴责;还有不少赞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描写爱情和友情的诗篇。《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等,都是流芳千古的名篇。《古风》中有不少批判现实的好作品。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诗人善于运用大胆的夸张、奇异的想象和神话的离奇境界表达思想感情,抒发理想愿望。写得热烈奔放,雄奇壮丽,洒脱飘逸。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吸收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影响,达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完美境地。其诗各体均佳,尤长于古诗和绝句。另有词若干篇,文60余篇。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韩愈《调张籍》),正确地指出了二人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泰山北斗的地位。李白的诗歌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浪漫主义的顶峰,无论在精神上和表现手法上,对唐代和后代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