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屈原(-339? - -278?)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名平,字原。屈氏为楚国羋姓的分支,与楚王同宗。屈氏所得姓的屈地,今难确指。据汉以后各家之说来推断,丹阳(今湖北秭归)即楚始封之地,故屈原故里当在此。
屈原出生在历世都担任楚国显要职位的贵族家庭。他“博闻强记”,熟悉政治情况,善于外交辞令。据《史记·屈原列传》所载,屈原曾得楚怀王信任,委以左徒的重任,对内“选为宪令”,即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但是当时楚国内外都有尖锐的斗争:内部,朝廷中佞臣充斥,贵族重臣为保持个人禄位而反对改革;外部,以怀王稚子子兰为首的贵族集团,外交上采取亲秦的投降政策。屈原力主改革,坚持联齐抗秦的路线。为群小包围的怀王昏庸懦怯,听信谗言,疏远乃致放逐屈原,以致内政腐败,外交失策,为秦所败,客死秦国。顷襄王继位,仍取妥协投降政策,在子兰谮毁下,把屈原流放江南。屈原在长期流放生活中仍心忧国事,苦恋祖国,写下许多爱国忧民的诗篇,最后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有着渊博的学识、干练的才能和高贵的品质。他生活在激烈动荡的时代,怀抱使祖国独立富强的政治思想。他把“美政”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使楚国实现圣君贤相的唐虞三代之治,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他在左徒任上奔走驱驰,竭力实践自己的主张。
为了这一政治理想,他努力培养了一批人才,奋不顾身地同群小作斗争。屈原的“美政”理想还建立在解决民生疾苦、致民于康乐的民本思想基础上,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进步思想。屈原的进步政治理想、爱国情怀和毕生奋斗精神,倾泻在他的诗作中,成为千古绝唱。
屈原的作品,据刘向校定为25篇,即《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史记·屈原列传》载,还有《招魂》1篇。另有学者把《大招》也看作屈原所作。此外,也有人疑《九章》的若干篇、《远游》、《卜居》、《渔父》非屈原作。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个人独立创作的诗篇,对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对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对诗体的解放(从四言转为句法参差的骚体),对比兴手法的发展,对浪漫主义的形成,都有着重大的贡献。正如鲁迅所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汉文学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