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库中心

  • 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赏析[ 文学鉴赏 ]

    文学鉴赏 时间:02-17 热度:33℃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正文内容:

    【时间】:1851

    马修·阿诺德最著名的哲理诗。诗歌记录了诗人携新婚妻子在多佛海滩欢度蜜月时的随感。诗人在窗边瞭望宁静的海滩夜景,亲切呼唤人来和他一起欣赏醉人的月。然而,诗人接下去并没有直接描写美丽的海景,而是聆听海击打岸边悬崖所发出的咆哮声,由此联想到了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安提戈涅》中的悲叹。最后,诗人又想起了历史上一场混乱的夜战,雅典战士在黑暗中杀死了不少自己的敌人和朋友。过去的时光对于阿诺德来说预示着人类悲哀的命运,他看到了人们之间的互相猜疑和纷争。他只能通过关注现时的温柔———平静的大海、甜蜜的海风、身边的人———来躲避这些不祥的预兆。但是,诗歌的结尾肯定地告诉读者,这片梦想之地只是幻影。诗中阿诺德利用想象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借眼前经历与回忆的混合道出自己的想法:自然界里潮水的退落等同于人类信念的丧失。解决的方法便是以朋友之间忠诚的替代人类和上帝之间的感情,所以诗人召唤人和自己心心相印。在《多佛海滩》之前,没有任何作家能将这种感受有效地表达出来。《多佛海滩》是英国诗歌中的品。为了将声音和景转变成充满哲理的思考,诗人使用了三个引申意义的类比和隐喻。首先是将潮起潮落的喧嚣声同索福克勒斯的观点联系起来:如果人是海的话,退潮的海就是卑劣的品质。接着诗人又创造出一个更贴切生活的隐喻:如果海代表了人类的宗教信仰的话,那么海岸就是无信仰的世界,随着海潮的起落不断扩展。最后,阿诺德巧妙地过渡到另一个类比上:信仰之海像一条彩带一样环绕着全球的海岸,成为梦幻般的大地。宗教信仰变成了梦幻,海洋和大地这两个相对的元素在它们相交的边缘融合了。阿诺德的三个类比在意义上逐步发展,恰如诗人流动的思绪。诗人怀着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情,抒发出心的悲哀,写出了刚进入现代社会的人所经历的神孤独。

    以上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推荐
    约翰生《塞维奇传》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威廉·索姆赛特·毛姆《人类枷锁》赏析 《傀儡·普鲁斯》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 列斯科夫《左撇子》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优填王和莲花姻缘》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印度]月天 《西绪福斯》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瓦尔特·司各特《威弗利》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格雷克《牛顿传》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石黑一雄《长日留痕》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朱·贝尔托《老处女》原文+读后感 《还乡》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哈代 玛格利特·德拉布尔《针眼》赏析 约翰·辛格《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赏析 玛·约翰森《公司聚餐会》原文+读后感 库柏《最后的莫希干人》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摩罗维迦和火友 [印度]迦梨陀娑》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格拉宁《一幅画》梗概+原文+读后感 《二战回忆录》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丘吉尔 迪伦·托马斯《羊齿山》赏析 《五卷书·[印度]》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莎士比亚《理查德三世》赏析 雅·哈谢克《得救》原文+读后感 纳尔逊《不规则飞行》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危急关头》原文_杰弗里·诺曼 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屈身求爱》赏析 芥川龙之介《地狱图》原文+读后感 《亨利·亚当斯的教育》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哥萨克》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列夫·托尔斯泰 果戈理《死魂灵》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