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库中心

  • 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赏析[ 文学鉴赏 ]

    文学鉴赏 时间:02-17 热度:4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正文内容:

    【时间】:1851

    马修·阿诺德最著名的哲理诗。诗歌记录了诗人携新婚妻子在多佛海滩欢度蜜月时的随感。诗人在窗边瞭望宁静的海滩夜景,亲切呼唤人来和他一起欣赏醉人的月。然而,诗人接下去并没有直接描写美丽的海景,而是聆听海击打岸边悬崖所发出的咆哮声,由此联想到了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安提戈涅》中的悲叹。最后,诗人又想起了历史上一场混乱的夜战,雅典战士在黑暗中杀死了不少自己的敌人和朋友。过去的时光对于阿诺德来说预示着人类悲哀的命运,他看到了人们之间的互相猜疑和纷争。他只能通过关注现时的温柔———平静的大海、甜蜜的海风、身边的人———来躲避这些不祥的预兆。但是,诗歌的结尾肯定地告诉读者,这片梦想之地只是幻影。诗中阿诺德利用想象将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借眼前经历与回忆的混合道出自己的想法:自然界里潮水的退落等同于人类信念的丧失。解决的方法便是以朋友之间忠诚的替代人类和上帝之间的感情,所以诗人召唤人和自己心心相印。在《多佛海滩》之前,没有任何作家能将这种感受有效地表达出来。《多佛海滩》是英国诗歌中的品。为了将声音和景转变成充满哲理的思考,诗人使用了三个引申意义的类比和隐喻。首先是将潮起潮落的喧嚣声同索福克勒斯的观点联系起来:如果人是海的话,退潮的海就是卑劣的品质。接着诗人又创造出一个更贴切生活的隐喻:如果海代表了人类的宗教信仰的话,那么海岸就是无信仰的世界,随着海潮的起落不断扩展。最后,阿诺德巧妙地过渡到另一个类比上:信仰之海像一条彩带一样环绕着全球的海岸,成为梦幻般的大地。宗教信仰变成了梦幻,海洋和大地这两个相对的元素在它们相交的边缘融合了。阿诺德的三个类比在意义上逐步发展,恰如诗人流动的思绪。诗人怀着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情,抒发出心的悲哀,写出了刚进入现代社会的人所经历的神孤独。

    以上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马修·阿诺德《多佛海滩》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推荐
    斯特凡·海姆《我发疯的弟弟》原文+读后感 列夫·托尔斯泰《琉森》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莫洛亚《普鲁斯特传》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哈义·本·叶格赞的故事》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伊本·图斐利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安·维罗尼卡》赏析 《莎维德丽 [印度]毗耶娑》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彼得·夏弗《五指运动》赏析 简·奥斯丁《理智和情感》赏析 《我弥留之际》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福克纳 克里斯托弗·马洛《马耳他岛的犹太人》赏析 爱伦·坡《黑猫》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阿斯塔菲耶夫《鱼王》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红字·霍桑》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 席勒《阴谋与爱情》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何露斯与塞特之争》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古埃及]佚名 吉恩·里斯《藻海无边》赏析 《熙德之歌》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巴斯特《一夕风流恨事多》赏析 《僵尸鬼故事》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印度]月天 莫里哀《冒失鬼》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雪莱传》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莫洛亚 库柏《杀鹿人》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故事海之故事缘起 [印度]月天》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好兵帅克》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杰伦《神圣的夜晚》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雨果《巴黎圣母院》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迪伦马特《诺言》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钱伯斯《来自无人地带的明信片》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自传 [美国]富兰克林》内容简介+选录+赏析 《舞姬》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森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