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库中心

  • T·S·艾略特《荒原》赏析[ 文学鉴赏 ]

    文学鉴赏 时间:02-07 热度:33℃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正文内容:

    【时间】:1922

    T·S·艾略特的成名作,堪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一部划时代作品,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诗歌标题取自于西方原神话中“渔王”的传说。渔王受伤,他的王国成为一片荒原,只有一个英雄经历一系列冒险之后才能使它恢复生机。艾略特利用原神话,将神话中的荒原与当代世界联系起来,暗示了当代历史中上帝的失落与文明的衰弱之间的紧密关系。许多批评家指出《荒原》是对神荒芜、消极厌世等现代人特征的隐喻,基督教文明倾颓的哀伤,和对生命意义与现代生活荒谬的拷问。全诗分五章。在第一章“死者葬仪”(“The Burial of the Dead”)里,诗人以荒原象征战后的欧洲文明,它需要水的滋润,需要生命,而现实则充满了庸俗和低级的欲念,既不生也不死。艾略特认为现代人最大的罪过就是空虚,无法为日常生活注入意义。正是这种心灵的空虚吞没了当代荒原上的居民。第二章“对弈”(“A Game of Chess”)的典故来自印度的一种古老的祈求生命力的仪式。艾略特通过对上流社会妇女和酒吧间里下层男女市民的生活的描写,说明不再同生命相关,它只是现代人无聊空虚的写照。第三章“火诫”(“The Fire Sermon”)主要描写情欲造成的庸俗猥亵和空虚荒唐的情。第四章“水里的死亡”(“Death by Water”)最短,暗示死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渴望的生命之水也拯救不了人类。第五章“雷霆的话”(“What the Thunder Said”)又回到欧洲是一片干旱的荒原这一主题,探讨了荒原恢复生机的可能。在艾略特笔下,《荒原》缺乏的并非是水,而是信念。只有宗教才能唤醒人类早已失去的善恶意识,复苏其枯竭的神家园。艾略特在《荒原》中既表达了对时代的怀疑与不确定,在技巧上也是一个重大突破。他利用人类学关于神话传说的研究成果,大量引用或更动欧洲文学中的情节、典故和名句,用六种语言,以鲜明的形象并借暗示和联想、严密的结构,构成一部思想和情调一致的完整诗篇。全诗极少用韵,大多是有节奏的自由体,语言变化多端。

    以上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T·S·艾略特《荒原》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推荐
    亨利·詹姆斯《四次会见》原文+读后感 耶利内克《情欲》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老实人》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伏尔泰 巴尔扎克《幻灭》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简·奥斯丁《劝导》赏析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赏析 莎士比亚《理查德三世》赏析 拜伦《想从前我们俩分手》赏析 卡内蒂《迷惘》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豪威尔斯《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达尔文回忆录》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罗宾汉传奇》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莎士比亚《爱的徒劳》赏析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遗言》赏析 莫里哀《冒失鬼》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天照大御神平定苇原中国 [日本]安万侣》内容简介+原文摘选 列昂诺夫《俄罗斯森林》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帕维奇《哈扎尔辞典》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一坛金子》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 [古罗马]普劳图斯 《景清》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近松门左卫门 《彼得堡·别雷》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 《拉神巡游记 [古埃及]佚名》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龙喜记 [印度]戒日王》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包法利夫人·福楼拜》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 维加《傻姑娘》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菲利普·拉金《降灵节婚礼》赏析 霍尔堡《贫穷与傲慢》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克拉林《庭长夫人》内容梗概+原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