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库中心

  • 罗伯特·勃朗宁《我的已故的公爵夫人》赏析[ 文学鉴赏 ]

    文学鉴赏 时间:01-17 热度:34℃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正文内容:

    【时间】:1842

    罗伯特·勃朗宁使用“戏剧独白”手法的代表作。本诗首次出现在诗集《戏剧抒情诗》(Dramatic Lyrics)中,描绘了一个有权势的文艺复兴时期贵族的心理肖像。诗中人物用口语体的独白抒发情感,读者仿佛是“偷听”了主人公不经意的一段对话。随着诗歌的展开,读者了解到说话者费拉拉公爵是在和未婚妻家的一个代表说话。站在已逝去的前任妻子的画像前,公爵谈论着女的缺点和不完美。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所谓的缺点指的是同情、谦虚、谦卑、知足而乐、对下人礼貌等优良品质。勃朗宁用充分的细节让读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公爵在他前任妻子身上发现这么多缺点,只是因为她没有对他、对她的地位和权利保持足够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公爵一长串的抱怨其实是一种几乎赤的对未来夫人的要求。而诗句也暗示了公爵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前公爵夫人的死亡。在这段戏剧独白中,诗人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的神活动,而且让人物通过自己之口暴露了自身的缺点。勃朗宁在诗歌的开头就设定了诗歌的场景,将读者的想象力集中到墙上的肖像。接着提出了整首诗的中心前提,即已故的公爵夫人通过画像的艺术仿佛能够复活过来。诗人用这种手法让读者将这位夫人看作是真实的人,活生生的人,从而在死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起联系。一旦读者开始同情这位妇人,公爵接下去提出的她所谓缺点的理由就显得更加无耻了。批评家对本诗的观点基本一致,认为已故的公爵夫人是一个明显的受害者,她被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没有人来解救像她这样被伤害的无辜的人。诗中的戏剧独白起到了讽刺的效果,它表现出来的含义和说话者的本意是不一致的。换言之,公爵说得越多,也就越多地失去读者的同情。《我的已故的公爵夫人》融合了人物和事件,思想和感情,展示了勃朗宁在戏剧独白方面的两个重要技巧:他不仅可以再现人物在特定场景或紧要关头的自然反应,还善于运用历史来提供合适的历史背景。

    以上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罗伯特·勃朗宁《我的已故的公爵夫人》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推荐
    威廉·华兹华斯《我独自如浮云飘游》赏析 拜伦《想从前我们俩分手》赏析 《阿耳戈英雄》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古希腊]佚名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古希腊]埃斯库罗斯》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司汤达《巴马修道院》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你好,忧愁》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萨冈 《蝇王》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戈尔丁 《韦罗妮卡决定去死》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科埃略 《智慧神透特复仇记》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古埃及]佚名 格雷克《牛顿传》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阿纳托尔·法朗士《蓝胡子和他的七个妻子》原文+读后感 艾丽丝·默多克《黑王子》赏析 夏洛蒂·勃朗特《教师》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布罗德《卡夫卡传》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克鲁泡特金《我的自传》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奥威尔《一九八四》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拉神巡游记 [古埃及]佚名》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赏析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食荷花者》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瓦尔特·司各特《艾凡赫》赏析 《尼贝龙根之歌 [德国]》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格雷厄姆·格林《恋情的终结》赏析 水上勉《西阵之蝶》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赏析 高尔基《母亲》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加缪《局外人》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卡斯特桥市长》内容简介+原文摘选+赏析__哈代 卡彭铁尔《消失了的足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西奥多·德莱塞《老罗根姆和他的特丽萨》原文+读后感 莱辛《金色笔记》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