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库中心

  • 查尔斯·斯诺《陌生人和兄弟们》赏析[ 文学鉴赏 ]

    文学鉴赏 时间:03-21 热度:31℃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正文内容:

    【时间】:1940—1970

    查尔斯·斯诺的系列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十一部小说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其中《陌生人和兄弟们》(Strangers and Brothers,1940)讲述外省一个有政治抱负的激进律师乔治·帕森特的故事;《光明与黑暗》(The Light and the Dark,1947)写剑桥的青年语言学家如何被法西斯主义诱惑;《希望的时代》(Time of Hope,1949)讲述了系列小说叙述者刘易斯·艾略特自己的青少年时代,他的律师生涯和不幸的婚姻;《院长们》(The Masters,1951)写剑桥的院长们为争校长之位反目成仇;《新人》(The New Men,1954)写剑桥几位科学家在研究核裂变的过程中逐渐迷失于原子能带来的巨大权力;《归家》(Homecomings,1956)写艾略特的婚姻问题;《富人的良心》(The Conscience of the Rich,1958)写犹太银行家族的年轻继承人对家庭及信仰的叛逆;《案情》(The Affair,1960)写一位剑桥青年学者被错误地认定学术欺诈而遭开除;《权力的走廊》(Corridors of Power,1964)写政府官员的权力之争;《理智沉眠》(The Sleep of Reason,1968)借用画家戈雅的梦魇主题分析一桩残杀儿童的罪行暴露出的社会及道德问题;《结局》(Last Things,1970)写已成为爵士的艾略特在病榻上反省一生经历。艾略特是一个半自传人物。小说记录了他由律师、教师到官员,一步步爬到权力中心的发迹史,以此为线索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至六十年代英国社会和政治全景图,披露了当时的学界、政界及科学发展等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描写了科学与文艺、个人与体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剖析了复杂的政治对人的腐蚀。艾略特来自外省,出身贫寒,虽然天资聪颖,怀抱负,却不得不与权力妥协。权力对人的腐化作用是小说的重要主题。艾略特的经历说明意志最坚定的人面对权力的诱惑也难以坚持正义与真理。小说在当时的英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其中的一些说法,如“权力的走廊”等,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语言的一部分。斯诺的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传统,《陌生人和兄弟们》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小说文笔朴素优美,描写细腻,寥寥数笔,不同格的人物即跃然纸上。

    以上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查尔斯·斯诺《陌生人和兄弟们》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推荐
    《当代英雄》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莱蒙托夫 德·昆西《瘾君子自白》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大江健三郎《饲育》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奥康纳《好人难寻》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哈代《无名的裘德》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萨默塞特·毛姆《无所不知先生》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高尔斯华绥《有产业的人》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列夫·托尔斯泰《伊万·伊利奇之死》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查尔斯·斯诺《陌生人和兄弟们》赏析 《驿站长》原文+赏析_普希金 詹姆斯·乔伊斯《为芬尼根守灵》赏析 屠格涅夫《父与子》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夏洛蒂·勃朗特《维莱特》赏析 狄伦·托马斯《公园里的驼背人》赏析 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汤姆·斯托帕德《罗森克兰兹和吉尔登斯特恩死了》赏析 克里斯托夫·司马特《欢呼吧,阿尼诺》赏析 科埃略《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乔·奥顿《赃物》赏析 约翰·韦恩《大学后的漂泊》赏析 艾特玛托夫《一日长于百年》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俘虏 [古罗马]普劳图斯》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赏析 格雷厄姆·格林《权力与荣耀》赏析 柏拉图《斐多篇》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索尔仁尼琴《牛犊顶橡树》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杜兰铎的三个谜》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阿拉伯]佚名 巴比塞《火线——一个步兵班的日记》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马里沃《爱情偶遇游戏》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仁爱道院》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普列姆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