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库中心

  • 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赏析[ 文学鉴赏 ]

    文学鉴赏 时间:11-22 热度:8℃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正文内容:

    【时间】:1789

    威廉·布莱克创作并雕刻的诗集,出版了大约二十二册。其中大多数诗的主题为童年,有些甚至是以儿童简朴的笔法写成。比如《小羊羔》(“The Little Lamb”)和《扫烟囱的孩子》(“The Chimney Sweeper”)。还有以幼儿时期为主题的诗歌,如《绿茵的回响》(“The Echoing Green”)。还有其他的诗歌则引入了将在布莱克后期的诗歌中出现的预言的基调以及个化的意象,如《失踪的小女孩》(“The Little Girl Lost”)和《找到的小女孩》(“The Little Girl Found”)。《天真之歌》反对教会的禁欲观点,肯定人生的欢乐,并表达了人与周围自然环境不可分割的感情。诗中对耶稣和天使的歌颂,则具有一定的宗教和神秘彩。诗歌多用象征手法,揭示人类神的原始本真。布莱克说“童稚的微笑是他的真容”。摇篮中的婴儿,自由嬉戏的孩童,到处游荡的牧羊人,都是一样的纯真、欢乐、美丽、自由。他们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分彼此,处于纤尘未染的境地,如在创世之初,处处流露着超验和神秘,好似发自宇宙深处的光未被阻隔地投射出来。其中的名句是: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尽管这些诗歌有着如赞美诗般简明的词汇和摇篮曲一样的节奏,可它们有时背离了上下文而蕴含别样深意。《天真之歌》中经常暗示出对天真状态的挑战和腐蚀:孩子们惧怕黑暗,凶猛的野兽威胁着羔羊,奴隶制禁锢着黑人,一点卑鄙的交易就换取了扫烟囱小孩的劳动。在《神圣的星期四》(“Holy Thursday”)中,一大批孤儿院的孩子们在保罗大教堂屋顶下列队行进,为的是赞颂上帝,但是,这首诗歌一方面洋溢着孩童的乐趣,另一方面却成了对严管和剥削以及“巧妙监护穷人的那些老人”的自命不凡的一种谴责。该诗集在1795年和布莱克的另一部诗集《经验之歌》合编,名为《天真与经验之歌:显示人类两个相反侧面》(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Showing the Two Contrary States of the Human Soul),被公认是布莱克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推荐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内容梗概+原文+读后感 《松迪亚塔》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几内亚]尼亚奈 《萨逊的大卫》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T·S·艾略特《荒原》赏析 马里沃《爱情偶遇游戏》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法老和魔法师的故事》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古埃及 托马斯·欧内斯特·休姆《在堤岸上》赏析 《黑天的故事 [印度]佚名》内容梗概+原文+读后感 D·H·劳伦斯《白孔雀》赏析 查理·理德《寺院与家庭》赏析 泰戈尔《素芭》原文+读后感 罗伯特·勃朗宁《我的已故的公爵夫人》赏析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赏析 斯特凡·海姆《我发疯的弟弟》原文+读后感 《罗兰·巴特自述》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马尔罗《反回忆录》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狄更斯《艰难时世》赏析 《危急关头》原文_杰弗里·诺曼 霍桑《拉帕其尼医生的女儿》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士师记 [古希伯来]》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海浪的孩子》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非洲]佚名 高尔基《奥库罗夫镇》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福斯特《印度之行》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七月的人民》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_戈迪默 纪伯伦《折断的翅膀》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卡夫卡《变形记》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怀特《风暴眼》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约翰·韦恩《大学后的漂泊》赏析 安万侣《天照大御神与速须佐之男命》内容梗概+原文摘选+读后感 乔·奥顿《赃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