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

物理教学设计书电子版七年级

时间:2023-02-20 作者:DMW 字数:3557字

《物理教学设计书》七年级版本电子版

第一章:力与运动

课时一:力的概念和力的计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到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 掌握力的计量单位,能够通过实验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力的计量单位。

教学难点:

力的计量。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弹簧、各种质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运动的现象,并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停止运动。

2. 理论讲解(15分钟)

引导学生根据导入部分的讨论,引出力的概念,并解释力是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然后介绍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并与学生讨论一下力的大小如何来计量。

示例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受到的力,并通过数据显示弹簧的拉伸程度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操作(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选择一种质量的物体,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力。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同。

4. 结果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即弹簧的拉伸程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然后引出力的计量单位——牛顿,并让学生回顾实验数据,通过数值大小比较,得出1牛顿约等于多少克重。

5. 小结(5分钟)

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强调了解力的概念和认识力的计量单位牛顿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力的概念和力的计量单位的知识。可以设计选择题、填空题等,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时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目标:

1. 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2. 掌握通过图示法和正余弦定理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教学重点: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图示法和正余弦定理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教具准备:

力的图示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一个物体上作用的多个力时,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2. 理论讲解(1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力的计量单位,然后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力的图示法和正余弦定理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3. 实验操作(15分钟)

使用力的图示实验器材,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实验操作。以合成力为例,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绘制合成力的示意图,并测量合成力的大小。

4. 结果讨论(10分钟)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多个力的合成力大小等于这些力合力的矢量和。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力的分解问题,并简要介绍正余弦定理进行力的分解的方法。

5. 小结(5分钟)

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强调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并掌握通过图示法和正余弦定理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

6. 课堂练习(5分钟)

布置课堂练习,巩固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可以设计应用题,让学生练习运用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是《物理教学设计书》七年级版本第一章的部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需继续获取其他章节的教学设计,请您提出具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