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
3. 掌握使用地球仪测量距离和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2. 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地球仪。
2. 模型或图片展示地球和太阳的关系。
3. 尺子或量角器。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
1. 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展示地球仪,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使用地球仪。
二、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 介绍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包括球体、纬线、经线、赤道等。
2. 分发地球仪,并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寻找和标注赤道和两极。
3. 引导学生使用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经线来表示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坐标。
4. 指导学生使用地球仪上的刻度测量距离和方向。
三、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1. 展示地球和太阳的关系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
2. 解释地球相对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3. 引导学生发现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的交替,公转引起了四季的变化。
四、测量距离和方向
1. 提供一段具体的路线,例如从学校到附近的公园,让学生使用地球仪测量出实际距离和方向。
2. 引导学生使用尺子测量实际距离,再用地球仪上的刻度去估算距离。
3. 示范使用量角器测量方向,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五、总结与拓展
1. 综合整理学生对地球仪的认识,并复习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2. 鼓励学生使用地球仪去探索其他地方的位置和特征。
3. 提醒学生地球仪是了解地球和探索世界的重要工具,并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用地球仪探索地球上其他**和地区的位置和特征。
2. 制作简单的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手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3. 鼓励学生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游戏,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评价方式:
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操作地球仪的表现。
2. 检查学生在测量距离和方向上的准确度。
3. 考察学生对地球仪和地球与太阳关系的理解的书面作业。